HI,欢迎来到期刊之家,学术咨询热线:18516839303
按期刊之家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晋升必看!57个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术语全解析(最新版整理版)

时间:2025-09-15 14:21:29

在咨询过程中,我常常被医护人员问到诸如“你提到的会诊案例具体指什么?”“政策里所说的主要完成人包括哪些人员?”等问题。显然,不少医护人员是初次参与高级职称评审。为此,小编今日特为大家梳理了57个职称评审中的专业术语,让我们一同来探究它们各自的含义吧。

57种组合,任选3种提交
  1. 临床病案报告:指针对本专业一例或多例病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后形成的完整报告。

  2. 手术/操作视频:指申报者作为主要操作者完成的本专业病例手术或操作过程的视频资料。

  3. 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指申报者主治/主管的已发布病重或病危通知的病例的应急处理情况报告。

  4.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指运用流行病学方法,针对申报者专业相关领域进行调查研究后形成的报告。

  5. 技术专利:指为解决本专业技术难题而申请的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

  6. 著作权:指本专业领域内相关作品的版权、复制权等合法权益。

  7. 科技成果奖:主要指由市级以上人民或国家部委颁发的科技奖项,涵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等。

  8. 教学奖励:指申报人在培养本专业人才过程中所获得的教学方面奖励。

  9. 论文:指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论文需具备“三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文一般不少于2000字,且刊物需具备CN(国内统一刊号)。

  10. 课题:指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下达或合同约定的科研或技术开发任务。

  11. 科普作品:指申报人以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本专业科学知识的作品。

  12. 技术规范:指针对医疗卫生行业标准化对象所提出的技术要求文件。

  13. 卫生标准:指在疾病预防和诊治过程中,为各项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技术规范。

  14. 人才培养报告:指带教本专业规范化培训医师、研究生、进修生、师承人员,或承担教学课题后形成的报告。

  15. 著作: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并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手册、论文汇编等不在此列。著作需具备“三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主要作者、副主编或主编:指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的主要策划与组织者,负责把关著作的学术和技术问题,个人编著字数应在10万字以上。

主要编著者:指除主编或副主编外,参与专业著作编著的人员,其编著字数一般需达到2万字以上。

参与编著者:指参与专业著作撰写工作的人员,其编著字数一般需达到5000字以上。

  1. 新技术新项目推广使用报告:指申报人在一定范围内作为第一负责人首次开展的本专业诊疗、操作方法或推广项目的报告。

  2. 专家共识:指由专家团队就某一临床问题或疾病诊治达成一致意见并公开发表的共识。

  3. 公共卫生服务研究报告:指围绕居民卫生健康需求,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研究后形成的报告。

  4. 诊疗指南:指由行政部门或学术组织通过循证研究制定并公开发表的,为患者提供最佳医疗保健服务的推荐方案。

  5. 教材:指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系统反映专业内容,并公开出版发行的教学用书。

  6. 主编或副主编:指专业教材的主要策划与组织者,负责把关教材的学术和技术问题,个人编著字数应在10万字以上。

  7. 专题报告:指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病例、实验、诊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或药物调剂等方面的经验总结报告。

  8. 多学科诊疗报告:指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诊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并由相关学科或多学科联合实施的诊疗报告。

  9. 质量环(PDCA)质量改进案例报告:指参与质量改进PDCA循环后形成的案例报告。

  10. 卫生信息技术处理案例:指有关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和推广的典型案例报告。

  11. 行业标准:指国家尚未颁布,但在行业内需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12. 合理用药分析报告:通过药事管理与干预措施,推动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并能反映申报人药学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典型案例报告。

  13. 医疗机构新制剂注册批件(备案号):指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或批准的医疗机构制剂临床试验、生产或注册批件(或备案号),涵盖中药、西药等类别。

  14. 新药临床试验许可或新药生产批件: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颁发的新药证书、新药临床试验许可或药品生产批件。

  15. 流程改造案例:为提升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患者满意度而成功实施的流程改进案例报告。

  16. 疫病中医防治报告:指运用中医方法进行疫病防治研究所形成的报告。

  17.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指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运用现代流行病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科学调查并及时得出结论和控制措施的报告。

  18. 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报告:针对影响健康的因素或疾病发生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预警的技术报告。

  19. 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用于迅速、高效、有序开展应急行动的预案。

  20. 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报告:评估社会稳定或人群健康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形成的报告。

  21. 食品安全报告:食品安全领域的调查研究报告,包括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跟踪评价等相关报告。

  22. 业务工作计划:根据卫生健康机构职责、年度工作安排或上级指派的某项任务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

  23. 技术指导方案:基于工作计划或专项工作要求,制定的可操作技术指导方案,明确详细操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确保工作规范性与质量。

  24. 用药标准:针对某类疾病诊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法而制定的标准。

  25. 应用指南:由行政部门或学术机构通过循证研究发布的关于药物安全合理使用的推荐意见。

  26. 新技术应用案例:在特定范围内首次应用某项技术操作方法的案例报告。

  27. 合理用药分析报告(重复项,但为保持原文结构,仍保留):分析某类药物在疾病诊治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的报告。

  28. 疑难病例讨论: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定的病例进行讨论的记录。

  29. 会诊案例:由多名专家共同参与诊疗的疑难病例记录。

  30. 个体化用药案例:根据患者个体特征及用药情况,制定安全、合理、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所形成的案例报告。

  31. 监测报告:针对药学服务中用药监测、异常预警、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等进行的监测报告。

  32. 护理案例:反映申报人业务水平、解决特定护理问题的专业护理案例。

  33. 护理操作视频:申报人亲自参与完成的护理相关操作视频。

  34. 护理创新奖项:申报人在护理工作项目中获得的护理管理创新奖或发明创新奖等荣誉。

  35. 临床试验阶段性进展报告或总结报告:在人类(患者或健康志愿者)中进行药物系统性研究,验证或揭示药物作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确定其疗效与安全性后形成的报告。

  36. 专业学术大会发言报告:申报人在专业学术大会上所作专题发言形成的报告。

  37. 循证决策报告:依据行政部门需求,针对卫生健康问题,通过调查、试验、分析和研究,得出科学证据并整理形成的循证决策报告,供行政部门参考决策并获得采纳。

  38. 循证决策成果:、相关部门或社会机构为解决卫生健康问题,召集公共卫生专家进行咨询,或专家根据专业理论与研究成果主动形成的循证决策成果。

  39. 表彰:指由授予的劳动模范,或由人社部门参与评选的系统内先进工作者等个人荣誉表彰。

  40. 主要完成人:指科研项目中排名前三的完成人员。

  41. 专业工作年限:通常从从事本专业工作开始计算,截止到申报前一年的年底,工作中断的时间需相应扣除。

  42. 任职资历计算:从取得现有专业技术资格并被聘任之日起,截止到申报前一年的年底。脱产学习期间,若单位未聘任,则需扣除相应年限。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